首次大考,中國森林食品精銳列隊展新姿
——首批“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誕生記
中國綠色時報10月27日報道:在百度搜索寫出關鍵詞“森林食品”后,319萬多條信息展現了被稱為消費者舌尖新寵的森林食品的巨大魅力。
森林食品受熱捧的原因并不復雜。
森林食品來自于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具有森林屬性及珍稀、營養、安全等特點,如今已成為綠色、健康食品的代名詞,是人們對健康放心食物的重要選擇。
正因為此,中國經濟林協會主辦的首批“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評選于2014年3月啟動。2015年5月,首批“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公布,這不僅是森林食品產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件,更向外界展示了中國森林食品精銳“部隊”的實力。
定位,定規矩謀方圓
《中國經濟林協會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評選辦法》由中國經濟林協會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這份21條的評選辦法,清晰勾勒了“為規范森林食品行業,增強企業品牌意識,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的評選初衷。浙江省林產品質量檢測站作為中國經濟林協會森林食品分會的掛設單位,具體承辦了此次評選活動。
森林食品分會秘書長、浙江省林產品質量檢測站站長江波向《中國綠色時報》記者介紹,根據評選辦法,參評涉及產品種類主要包括森林蔬菜、森林果品、森林藥材、森林飲品、木本油料、森林菌類等。中國經濟林協會專門成立了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評選委員會,總體負責評選工作,下設辦公室具體承擔日常事務。評選工作嚴格按企業申報、地方限額推薦、專家初評、現場考察、抽樣檢測、評委會評審等環節執行,做到程序嚴謹、寧缺勿濫、全程監督。
啟動,企業申報踴躍
評選辦法不僅為參評企業提出嚴格的申報標準,更為參評企業設置了不能觸碰的紅線。2014年3月,中國經濟林協會向相關省市發出開展首批“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評選活動通知,要求各地擇優限額推薦。
評選通知發出后,得到全國相關森林食品生產企業的積極響應,申報極為踴躍。
貴州、云南、新疆、山東、吉林等7個省(區)尤為引人關注,申報數量遠超額定計劃。以山東省為例。山東省原有70多家企業參與申報,后經山東省林業廳初步審查,優中選優,推薦出優秀企業產品上報至評審委員會辦公室。據統計,共有13個省(區、市)120家申報企業被推薦至評審委員會辦公室。
申報參評的產品種類令人眼花繚亂,超過20種,主要包括食用筍、食用菌、油茶籽油、核桃、板栗、藍莓、紅棗、蘋果、香梨、葡萄酒、橄欖油、人參、蜂蜜、鐵皮石斛等。
初評,專家篩選嚴格
如何從120家申報品牌中優中選優?
2014年8月22日,中國經濟林協會森林食品分會邀請中國經濟林協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浙江農林大學等單位的7位專家,對120家各地推薦申報首批“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的申報材料進行初步評審。
初審結果異常“殘酷”。
根據中國經濟林協會制定的評選辦法,評審組從產品類別、企業經營管理規范程度、品牌知名度和申報材料完整性等方面進行充分討論,最后評選出60個候選示范品牌,其他60個進入初選的品牌未能進入下一輪評選。
評審,一環接著一環
初評結束,60個候選品牌進入更為嚴格的考評階段。
2014年9月至11月,評委會辦公室組織6個考察組,每個考察組由森林食品和各省林業產業管理方面的3位以上專家組成,赴各省(區、市)進行現場考察和抽樣考評。
現場考察重點對產地環境、加工場地和設備、管理體系和獲獎情況進行考評,并出具現場考察意見。同時,現場抽取申報產品,現場封樣,按相關產品國家或行業標準,由具有法定資質的國家林業局局級檢測中心等權威機構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
通過現場考察和產品抽樣檢測,11個省(區、市)的47個企業品牌的53個產品符合相關條件,涉及產品種類:食用油7個,食用菌7個,飲料6個,竹筍6個,核桃(仁)5個,棗5個,花椒3個,香梨2個,花椒油2個,香榧、橡籽面、天麻、蘋果梨、陽信鴨梨、葡萄干、蕨菜、無花果凍干片、芒果干和凍干樹莓各1個。
2015年5月,中國經濟林協會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評選委員會最終評選出首批“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名單,36家企業產品獲得首批“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殊榮。
展望,打造“金”字招牌
強強同場競技,才能更好地發現自身不足和差距并實現質的飛躍。或許,隨著首批“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企業的浮出水面,中國森林食品產業將有更多的黑馬出現。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森林食品示范品牌本身就是一塊響亮的品牌,在企業、消費者和社會的共同呵護下,必將茁壯成長,為進一步強化我國森林食品品牌建設,做強做大我國森林食品產業發揮更大更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