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
中國林業故事在巴黎傳唱
中國綠色時報12月3日報道 11月30日,法國巴黎勒布爾格博覽中心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被寄予建立適用于所有締約方2020年后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厚望的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在此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俄羅斯總統普京等100多位國家元首出席了開幕式。
當天下午,經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批準,由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和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林業行動”主題邊會,在大會現場第三會議室召開。國家林業局氣候辦副主任、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秘書長李怒云、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王光玉聯合主持研討會。來自美國、南非、印度、英國、澳大利亞、韓國、意大利、中國等10余國的1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
研討會上,來自中國、加拿大的政府官員、學者、慈善領域的領袖就中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制度建設與措施、中小城市的低碳經濟實踐、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植被恢復和社區發展進行交流討論。李怒云作了題為“中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的專題報告。她從中國林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和促進公眾參與林業增匯減排等3個方面,全面介紹了中國政府重視林業建設和發展,科學應對氣候變化的制度設計和具體措施,特別是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動員社會力量,鼓勵和引導企業、個人參與林業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豐富實踐,重點介紹了以森林碳匯為主的林業生態產品的生產、管理和自愿交易,促進中國森林生態服務市場發育的創新實踐。
老牛基金會創始人、榮譽主席牛根生在會上作了“構建生態屏障保護地球家園”的報告。他在報告中表示,成立于2004年的老牛基金會,是我國從事社會公益慈善活動的非公募基金會,長期以“渡人渡己,心懷感恩;樹人樹木,責任天下”為宗旨;以“教育立民族之本、環境立生存之本、公益立社會之本”為使命;以環境保護、文化教育和公益推動為主要公益方向,為人類的健康生活和平等發展作出貢獻,從而實現“傳承百年,守護未來”的目標。為順應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近些年老牛基金會持續加大了對生態治理公益項目的支持力度。截至2014年底,老牛基金會對生態治理和保護項目資金累計投入近2.8億元,占全部公益支出的40%,在其投入的公益領域(生態建設、文化教育、食品安全、救災幫困及其他)中位居第一。由老牛基金會向碳匯基金會捐資,在內蒙古和林格爾開展的“內蒙古盛樂國際生態示范區項目”,于2013年榮獲民政部頒發的中國公益慈善領域的最高政府獎項——“中華慈善獎”。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林學院院長約翰·英納斯作了題為“中國低碳經濟——中小城市低碳經濟指標體系構建”的專題報告。報告闡述了低碳經濟指標體系的重點指標、指標對區域經濟和環境保護的正向驅動作用,并以福建省福鼎市和柘榮縣為例,報告了指標的具體運用。在此基礎上,他提出,通過開發節能技術,運用新能源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優化經濟結構,加強環境保護并轉變生活方式等政策建議和具體措施,實現區域性減少碳排放量的目標,同時提出了保持經濟優質適度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指標的具體建議。
與會專家和代表高度評價中國政府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對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建立、推動以碳匯為自愿交易對象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表示認同,對老牛基金會為改善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善舉表示欽佩,并認為中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積累的經驗值得向國際社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