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成全球沙漠治理典范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網 發布日期:2015-12-07 瀏覽次數:3624次
核心提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與北京大學認為,中國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內蒙古是中國沙漠治理的先鋒,庫布其是中國沙漠生態治理的縮影。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道 美媒稱,12月1日,在世人矚目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份來自中國的“生態厚禮”被聯合國有關機構鄭重推薦給世界——聯合國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有關方面共同舉辦成果分享會,發布《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
據美國《世界日報》網站12月1日報道稱,《報告》聚焦中國庫布其“治沙、生態、經濟、民生”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案例;展現中國企業積極響應、認真踐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莊嚴承諾;分享中國在生態治理、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經驗;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防治荒漠化、應對氣候變化和消除貧困的能力建設,推動2015年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特別是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的實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北京大學等機構介紹了《報告》具體內容。《報告》分析認定,億利資源集團在改善沙漠生態、發展沙漠產業、消除沙區貧困、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成就卓著,創造了4600多億元人民幣的生態財富,修復綠化沙漠1.27萬平方公里(其中庫布其治理修復1.1萬平方公里,綠化面積6000余平方公里),生態減貧超10萬人,為100余萬人次提供就業機會。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實踐創新,億利資源集團形成并輸出了一個成功的模式——“庫布其沙漠生態財富創造模式”,走出了一條立足中國、造福世界的沙漠綜合治理道路。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與北京大學認為,中國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內蒙古是中國沙漠治理的先鋒,庫布其是中國沙漠生態治理的縮影。“庫布其模式”體現了高度的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其最大貢獻不僅在于創造了數千億元人民幣的生態財富,更重要的是讓人類重新認識沙漠和利用沙漠,為世界更多的沙漠變綠洲帶來了可能和希望。
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在會上表示,庫布其的實踐讓全球認識到,沙漠是人類未來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荒漠化治理對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具有重大作用,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長莫妮克·巴爾比認為,人類未來的發展前景取決于今日所處土地的狀況與產出能力。應當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土地管理、促進荒漠化土地恢復這兩個目標列為重中之重。在此方面,“庫布其模式”提供了杰出示范。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也是距中國首都北京最近的沙漠之一,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中國億利資源集團自上世紀80年代末起在此開展沙漠治理實踐,逐步走出了一條從“治沙”到“減貧”再到創造生態財富、應對氣候變化的道路。這一成果引發世界強烈關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將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區確立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在全球范圍推廣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