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森工林區釋放潛能生態旅游成支柱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網 發布日期:2015-12-22 瀏覽次數:2953次
核心提示
我省森工系統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異常豐富,約占到了全省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近80%。從亞布力到中國雪鄉,從鳳凰山到柴河九寨。雪鄉、雪谷、雪村……龍江森工不僅薈萃了大森林、大濕地、大冰雪等自然生態優勢,吸引著眾多投資者和游客,也給森工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提供了可靠保證。
近年來,尤其是“十二五”這5年,森工人依托好山好水,打出“資源牌”和“生態牌”,加大投資建設力度,打造出來的大批省內聞名、國內知名、四季皆宜的生態旅游風景區,已經成為我省的一張靚麗名片。“十二五”期間,我省森工林區年接待游客10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5億元,年均增長33%。
背景鏈接
“十二五”目標:
打造知名的森林生態旅游勝地。旅游資源得到有效開發,重點旅游集合區和景區景點建設取得顯著成果,大森林、大冰雪、大濕地、大湖泊等北方特色景觀得到彰顯。
“生態旅游看龍江,龍江美景看森工”。森林之于人類,是永恒的綠色家園,只有真正做好山林這篇文章,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十二五”期間,我省森工林區在轉型爬坡的路上,緊緊抓住國家實施“兩大工程”的戰略機遇,圍繞“四八四三”發展戰略和打造“七大定位目標”,科學編制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協調社會各方力量,經過5年來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亞布力、雪鄉、鳳凰山、柴河為核心,森林旅游、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冰雪旅游等旅游產品并存的產業普遍開花的景象,使森工的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基本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
規劃先行準確定位
本著“要通過不斷比較,深入挖掘發展旅游業的獨特競爭力——生態化和冰雪資源兩大突出優勢,亞布力滑雪度假區和雪鄉有獨特資源優勢和品牌,要依托寶貴資源,在景區景點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上下功夫,借助資本市場進行戰略重組,增強投資能力,集中力量打造旅游精品,把旅游業的潛力充分挖掘釋放出來,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力。旅游業要準確把握不同景區在國內市場和省內區域市場中的定位,亞布力和雪鄉要面向全國市場,其它景區景點要針對省內區域市場,引入外部需求,加強產品組合的供給,帶動發展”的原則,“十二五”期間,省森工總局邀請專家把脈,來自國家林業局、上海復旦大學、黑龍江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省及哈爾濱市相關單位共15位專家評審組,對《黑龍江省森工林區旅游發展規劃》進行了評審。
《規劃》目標旨在推進旅游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實現旅游業與經濟、社會、生態、民生等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使龍江森林生態旅游成為國際知名、國內著名的高品質度假目的地,真正成為龍江林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推動全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強大動力。
《規劃》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本著“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快轉型升級”的原則,吸收國內外先進區域發展經驗,以市場為導向,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將旅游業發展融入龍江森工社會經濟發展中,全方位、多層面地對龍江森工未來15年旅游業發展方向、目標、戰略定位、功能布局、項目策劃、營銷策略及行業管理等內容,進行了全面的規劃和設計,系統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可操作性都十分強,為森工旅游的形象定位、開發建設、資源整合,提供了科學、合理的依據。
夯實基礎完善功能
旅游重在功能,多年來森工林區旅游產業從無到有,僅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就累計投入資金達100多億元,使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為此他們要求:要實現亞布力滑雪旅游核心區“三山聯網,一卡通”工程,建議開展山地自行車運動,加強規范經營、改善服務,推動亞布力冬夏兩季旅游產業的大發展、快發展;要徹底扭轉森工景區旅游市場“冬熱夏涼”的局面,縮減旅游淡旺季差距,把“一季游”變成“四季游”,讓優質的冰雪資源能展示到全國游客的面前,真正把森工旅游辦成百姓四季休閑、健身、享受生活的旅游模式。并確認基本路徑是:開發“兩湖”避暑、完善“三山”(鳳凰山、鍋盔山、小興安嶺)旅游要素,形成“四大”旅游集合區,開發建設“五角”邊境森林公園的總體發展格局。一是做大做強精品,形成旅游集合區。以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中國雪鄉、鳳凰山生態旅游等精品為突破,以亞雪旅游精品線為紐帶,先期重點發展松花江、牡丹江沿線,形成集合滑雪運動、戲雪賞雪、康體健身、生態養生為一體的多功能旅游集合區(帶);二是豐富旅游產品,發展生態旅游。結合市場發展前景,森工以養生度假旅游,運動休閑類旅游產品為開發重點,在項目規劃、產品設計上堅持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結合生態旅游市場的發展走勢,不斷推陳出新,集中建設好平山旅游度假區、威虎山旅游度假區、沾河濕地旅游、東方紅生態旅游、葦河紅豆杉山莊等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項目;三是集中優勢,走集團化經營的道路。整合全森工旅游產品,匯聚優勢產品,以市場促進景區的建設,以哈爾濱為集散地,以長三角市場為切入點,客源市場輻射珠三角市場,使森工林區成為東北地區最具競爭力的森林生態旅游目的地。
據了解,森工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產值與接待人次逐年大幅度增長,旅游產業已經成為一些林業局的重要支柱產業,有力補充了減伐后的不足,使林區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由2000年的年產值2000萬元,接待游客20萬人次,到2002年的年產值1.4億元,接待35萬人次,發展到2012年產值31.48億元,接待709萬人次,2013年實現產值41億元,接待790萬人次,2014年,接待游客900萬人次,實現產值50億元。在我省服務業中創造了少有的增長奇跡。
挖掘優勢唱響冰雪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時,龍江森工依托“中國滑雪旅游勝地”亞布力、“中國雪鄉”大海林、“中國雪谷”鳳凰山等一系列高大上景區景點,攪熱了滴水成冰的黑龍江。
據統計,僅2015年2月18日至24日春節長假期間,森工林區就接待游客14萬人次,同比增長40%,實現旅游總收入8190萬元,同比增長42%。從2012年的春節“黃金周”接待游客8萬人次,到2015年的14萬人次,三年實現吸引旅游人數75%的增長。
取得這樣的佳績,離不開省森工總局對森工冰雪旅游市場的預熱。他們不僅抓住春節黃金周效應、《智取威虎山》等影視效應、生態資源效應及網絡傳播效應,積極宣傳精品景區,還指導促進景區開發,培育發掘新景區,積極利用好省級宣傳平臺,將中國雪鄉、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作為重點推薦景區,與省內各精品景區實現強強聯合,突出特色,優勢互補。2015年初,在冰雪旅游旺季到來之前,參與了由省政府主辦的以“冰雪之冠·黑龍江”為品牌形象的北上廣地區巡回推介活動;2014年至2015年,省政府組織了2次“全國百強旅行社龍江推介活動”和臺灣旅行同業冰雪旅游線踏查活動,“哈爾濱—亞布力—中國雪鄉”作為黑龍江省唯一重點推介的冰雪旅游線路,受到了各大旅行社的關注,擴大了在國內外旅游市場的影響,現已成為黑龍江最熱的冬季精品線路。
除了大量的宣傳和推廣工作,森工系統還努力從景區開發建設和特色挖掘入手,本著保護第一,規劃先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繼“中國雪鄉”之后,相繼開發了山河屯“中國雪谷”,柴河“威虎山雪村”等新亮點;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工作快速推進,亞布力在今年雪期實現了三山聯網、46條雪道一卡通,結束了不同經營主體分割經營的局面,隨著近兩年新景區投入市場,填補了林區冬季旅游開發的空白,其后發優勢逐步凸顯,為森工林區冰雪旅游產品的百花齊放打下了基礎。
體制創新規范管理
“打鐵還需自身強”,他們不斷強筋健骨,首先從管理體制的創新入手,用好森工政企合一的優勢,內部實現了管理與經營相分離,大大提高了與市場對接的同時,也實現了科學的高標準規劃與市場監管;其次是抓住景區建設高標準這一中心,保護與發展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與人力優勢,不斷推進景區的提檔升級,以適應發展迅猛的旅游市場需求;三是建立了高效的營銷隊伍,“酒香也怕巷子深”,森工林區鍛煉出了一批在市場上眼光精準、敢打硬仗的營銷團隊,他們將森工林區的美景推介到了塞北與江南,正在走出國門,通過他們的辛勤工作,國內外的游客對龍江的人文與山水有了更濃厚的興趣與向往;四是針對各景區的繁榮發展,及時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按市場經濟的規律,實現公司化經營,拓寬經營范圍,做大旅游產業。
由龍江森工林區首先制定的《旅游區(點)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家庭賓館管理辦法》、《漂流旅游管理辦法》等,作為我省出臺旅游法律法規的參照和基礎,在我省各旅游景區加以普及,森工開發、管理的做法和經驗,為黑龍江省旅游開發建設提供了先進的樣板和借鑒。
到2014年底,森工已成功開發湯旺河、雪鄉、亞布力、鳳凰山等A級以上景區48家,開發建設了亞布力、雪鄉、平山、日月峽等10處S級以上旅游滑雪場;開發完善了大海林海浪河、金山屯大豐河、方正響水河等15個漂流景區。已經形成了自然觀光、森林科普、避暑度假、冰雪文化、運動體驗等多元復合的森林生態旅游產品。大海林林業局主管的“中國雪鄉”景區僅2014年收益就超過1億元,拉動了林區相關產業的發展;山河屯林業局使擁有“龍江第一峰”美譽的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為當地的一張旅游名片;亞布力林業局打造的鍋盔山景區以及亞布力管委會的生態水上樂園度假村,都濃墨重彩地添色了森工森林生態旅游。
生態四季旅游升級
按照省委,省政府把亞布力建成“世界知名、全國一流”的滑雪旅游基地、休閑養生度假中心,并以亞布力為中心,構筑西起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東向鏡泊湖水上樂園,南指雪鄉、鳳凰山,北往柴河小九寨,“一體兩翼”的格局,從而實現在長白山余脈——張廣才嶺地區發展大旅游的愿景。森工進一步完善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規劃。規劃包括雪道、纜車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其它旅游設施、賓館等輔助系統的布局和建設規劃,要一步整體規劃、分步按市場化方式組織實施。新制訂雪道、纜車和雪道連通規劃要充分考慮專業與業余滑雪愛好者兩類需求的結合。要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借助滑雪體育訓練基地的政策和專業水準提高滑雪系統的專業化水平。其它旅游設施和賓館等輔助系統規劃要突出專業化,廣泛征求產業界意見,把握好與滑雪景區的關聯性和空間布局。補充夏季旅游景點要體現景區特色。
如今,亞布力打造四季旅游格局,雪山夢幻水世界、山地自行車主題公園、森林動物園熊貓館,滿足了游客對夏日戶外休閑旅游的需求。
隨著“中國雪鄉”品牌知名度及基礎設施、旅游文化的不斷提升,吸引了各大媒體及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雪鄉日接待游客8000余人,雙休日則可超萬人,2015年全年預計接待游客可達50萬人次。入園游客人數的不斷攀升,也在時刻考驗著雪鄉的接待能力。大海林林業局在2014年對雪鄉的住宿、就餐設施進行升級和改造;新建了商品齊全的雪鄉生活服務超市,明碼標價、貨真價實。同時林業局還派駐了旅游、工商、物價、衛生等部門對景區進行常態化管理,雪鄉旅游市場逐步規范,接待能力日臻完善。同時,2013年建立的中國雪鄉電子商務平臺,也充分發揮了網絡優勢,實現了中國雪鄉旅游及其相關產品的網絡銷售化,使雪鄉從吃住行到游購娛,有效地完善和延伸了冰雪產業鏈。
停伐,給龍江林區帶來了挑戰,更帶來了機遇。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目前,去郊外感受自然的洗禮,追求健康生活,已成許多尋常百姓的生活模式……森工人不賣木頭賣風景也成為一種大勢所趨的結果。除大美鳳凰山、柴河九寨、四季亞布力、平山神鹿景區等一個個被逐漸叫響的旅游品牌外,葦河紅豆杉、興隆雞冠山、雙鴨山青山、東方紅濕地、大沾河濕地等新興風景旅游區,也正在逐漸形成集團優勢和規模效益。
“十二五”期間,森工已成功開出5A級1家,4A級16家,3A級17家,2A級14家旅游景點景區;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24家,總面積達121萬公頃;國家地質公園3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家;開發建設了亞布力、雪鄉、平山、日月峽等10處S級以上旅游滑雪場;開發完善了大海林海浪河、金山屯大豐河、方正響水河等15個漂流景區;旅行社45家;星級賓館23家,接待床位達15000張。基本形成了自然觀光、森林科普、避暑度假、冰雪文化、運動體驗等多元復合的森林生態旅游產品集合,并已然成為龍江森工的支柱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