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工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422只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網 發布日期:2016-01-11 瀏覽次數:3465次
中國林業網近日消息:1月7日,《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從國家林業局獲悉,我國大熊貓人工繁育工作取得有效進展,大熊貓圈養種群快速優質發展。截至2015年底,我國人工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422只,成活率達88%。其中,2015年繁育大熊貓27胎43只,成活40只,成功繁育大熊貓雙胞胎16對,成活14對。
大熊貓圈養種群的發展,為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科普展示、國際合作奠定了基礎,也為野生種群的復壯擴大豐富了基因資源。據介紹,我國圈養大熊貓繁育工作采取優化繁育政策,保持種群數量穩定增長,并通過加強圈養大熊貓種群間交流、促進野生大熊貓和圈養大熊貓的互動和交融,不斷提高圈養大熊貓種群質量。力爭到2020年,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500只,基本實現種群自我維持的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國大熊貓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全國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只;已建立大熊貓保護區67處,使近53.8%的棲息地和66.8%的野外大熊貓個體得到嚴格保護。成功解決了人工圈養大熊貓發情難、配種受孕難、育幼成活難等關鍵技術難題。積極開展圈養種群野外培訓和放歸研究,先后放歸了“淘淘”“張想”“雪雪”“華嬌”4只大熊貓,并形成了大熊貓野化培訓梯隊,逐步開展野化放歸。陸續與日本、英國、法國、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比利時等7個國家開展了大熊貓國際合作研究項目,開展大熊貓國際合作的國家達12個。
未來5年,我國將加快推動實施新一輪大熊貓保護工程。結合國家重大生態工程,盡快編制完成《大熊貓保護工程規劃》,通過開展大熊貓棲息地保護與恢復、大熊貓保護區建設、圈養繁育設施改善等,全面提高大熊貓保護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大熊貓保護成效。進一步推動和完善大熊貓保護法律法規制定。推進大熊貓遷地保護和野化放歸工作,提高圈養大熊貓繁育質量。建立完善的巡護監測體系,提高保護管理決策的及時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