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遷徙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網 發布日期:2016-01-28 瀏覽次數:3294次
核心閱讀
在“雷霆行動”中成功獲救的野生鳥類,經過兩個多月的恢復,有454只從北京空運至江西放歸自然。盡管江西生態環境適宜,但如何保證這些鳥類順利越冬,對當地的監管能力來說仍是不小的考驗。
近日,454只被解救的野生鳥類,經空運從北京來到江西,回歸大自然的懷抱。其中,452只畫眉、紅嘴相思鳥、八哥等9種林鳥,在靖安縣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回藍天;2只白枕鶴則在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安家。
江西環境好、食物足,適宜野生鳥類放歸
這些鳥兒來自哪里?原來,這批野生鳥類是去年11月打擊非法出售野生鳥類的“雷霆行動”中,在北京市3個重點非法出售野生鳥類場所收繳的。獲救后,它們在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受治療和康復,享受著不同類型的棲息環境、飼養方式,對體弱的鳥類適當增加了營養價值較高的飼料種類,部分有外傷的鳥類則及時進行了治療。經過兩個多月的救護,454只野生鳥類徹底恢復健康,達到野外棲息地放歸標準。
“江西具有適宜這批野生鳥類放歸的生態環境,”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副主任胡嚴介紹說,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歸地點樹木枝繁葉茂,并且有小溪流,為林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南磯濕地具有適合白枕鶴棲息的淺水開闊區域,且食物資源充沛,適合實施白枕鶴野外放歸。
記者了解到,從北京空運至江西南昌市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活體野生動物航空運輸標準進行,并根據不同鳥類的體型和生活習性,制作了專門的運輸籠箱,旅途中繼續給予精心照料。
“畫眉、紅嘴相思鳥等林鳥體型較小,不適宜進行環志;白枕鶴屬于大型水鳥,在兩條腿上均進行了環志,還佩戴了衛星定位儀。”江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黨委書記涂曉斌說。對此,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副教授郭玉民認為:“衛星定位儀可以進行定位和跟蹤,能夠掌握大型水禽的棲息和遷飛規律,為更好地保護白枕鶴等大型水禽提供科學數據。”
“根據這幾天的巡湖觀察,兩只白枕鶴已在放歸地附近湖中活動覓食,并且與其它水鳥群體漸漸融合。”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胡斌華介紹,通過衛星定位,已經掌握它們的活動范圍和地點信息等。
不鼓勵“個人放生”,應到原生地盡快放歸
近年來,各地出現了不少放生鳥類、魚類等現象。然而,對于野生鳥類救護放歸,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部門不提倡“個人放生”。
目前,江西每年救護放歸的野生鳥類達到2000只左右。被救護的野生鳥類多數系森林公安、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等執法查獲,也有因受傷、迷路落單而被群眾發現的。“人為因素是傷害野生鳥類的主要原因,包括非法捕獵、撒毒餌、非法運輸等。”涂曉斌說。
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部門建議,在野外發現受傷鳥類時,應及時聯系當地政府部門,由野生動物救護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救護放生,既能預防鳥類疫情傳播,也可避免個人救助時因缺乏專業知識給鳥類造成“二次傷害”。發現有人出售野生鳥類時,應向公安等部門及時舉報,而不應該自己購買后再放生,否則屬于鼓勵非法捕獵行為。
“對于沒有鳥類專業知識的個人,放飛野生鳥類要慎重而為。如果對鳥的身體情況、生活習性等都不了解,會造成疾病傳播、外來物種入侵等問題。”江西省科學院鄱陽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華強調。
“野生鳥類放歸,首先要盡可能選擇原生地,外來鳥種一怕影響生態平衡,二怕難以適應;其次是達到放歸標準后盡快放歸。”涂曉斌說,人工救護時的食物種類有限,難以和自然界食物相比較,長期救護還會造成鳥類難以適應野外環境。
野生鳥類救護放歸工作,目前技術操作層面較為成熟。然而還面臨一些困難,如救助猛禽時每天需要消費大量肉類,救護經費投入不足;衛星發射器國產最便宜5000多元、進口3萬多元,使用壽命卻只有兩年半到三年;同時還缺乏對舉報非法捕獵的獎勵機制。目前,網絡上還有人在銷售捕獵鳥類的黑絲網、弓弩等工具,需加大打擊力度。
“由于非法捕獵販賣野生動物是暴利行業,而非法捕獵野生鳥類的犯罪成本較低,往往事后懲罰力度不夠。”胡斌華說。
要保護好棲息地,形成監管合力
除了空運的這454只野生鳥類,江西還有新“客人”。1月22日,天津市野生動物救護馴養繁殖中心便長途跋涉,開車將一批野生鳥類運送至江西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歸了10只豆雁、10只鴻雁、3只東方白鸛等冬候鳥。
白枕鶴、東方白鸛、鴻雁等候鳥,是國際遷徙性鳥種。胡斌華說:“被救護的候鳥或是落單或是少數幾只,脫離大部隊群體后,就算在北京或天津放飛,也很難安全飛到鄱陽湖。”
“劫后重生”的鳥兒,在鄱陽湖能否順利越冬?關鍵就在于保護好鳥類生存的棲息地,各方面形成監管合力。
因遭遇多年未見的冬汛,鄱陽湖持續保持較高水位,一部分湖面候鳥很難落腳,只得分散到濱湖地區的農田或水塘里。候鳥安全越冬的人為破壞因素也隨之增加。為此,江西省有關部門和地區主動開展專項保護工作,嚴厲打擊各種傷害候鳥的違法犯罪行為。
鄱陽湖候鳥保護工作人員還積極調控候鳥棲息碟形湖的水位。對于擁有湖權的戰備湖、大湖池等,主動向外排水以降低水位,使得候鳥能夠在湖里落腳覓食。對于沒有湖權的碟形湖,通過協議補償等方式,促使湖權擁有者合理控制水位、不再開船捕魚,減少對候鳥的干擾。
“這是政府為候鳥越冬棲息‘埋單’,讓它們過個好年。”胡斌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