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 環境保護稅法草案29日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明確提出為鼓勵企業通過采用先進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50%的,減半征收環境保護稅。
除此項減半征收的優惠外,草案還明確了五項免稅情形:
——為支持農業發展,對農業生產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但對農村環境威脅較大的規模化養殖不包含其中;
——在結構性減稅的大環境下,因現行稅制中已有車船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等發揮出加強環境保護的調節作用,為避免進一步增加使用成本,草案提出對機動車、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污染源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
——對依法設立的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向環境達標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但對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場所不予免稅;
——為鼓勵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對納稅人符合國家或地方標準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免稅;
——國務院批準免稅的其他情形。
對于環保稅的征管,草案規定,稅務機關依法征收管理,環保主管部門負責依法對污染物監測管理,環保主管部門和稅務機關應當建立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和機制,定期交換有關納稅信息資料。
為解決現行排污費制度存在的執法剛性不足、行政干預較多、規范性缺乏等問題,我國自2011年啟動環境保護費改稅及其立法工作。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對草案進行說明時表示,對于各方爭議較大的二氧化碳征收環保稅問題,暫不納入征收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