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推出沾化冬棗產業發展報道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網 發布日期:2016-10-20 瀏覽次數:3279次
中國林業網10月20日訊 10月10日,《人民日報》在其一版重點欄目“美麗中國·秋色迷人”專欄刊發了圖文報道《沾化冬棗喜豐收》,并在生態版用半個版的篇幅刊發了相關圖文報道《二十年間從五十六棵發展到五十萬畝——沾化冬棗壓枝頭》,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新華網、網易新聞、鳳凰資訊、大眾網等眾多媒體競相轉載。這也成為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近年來宣傳推介沾化冬棗份量最重的新聞報道之一和今年沾化冬棗節新聞宣傳的突出成果。
“美麗中國·秋色迷人”欄目是今秋人民日報重點策劃推出的欄目,主要篩選全國各地在美麗生態和富民建設上取得突出成果的地區進行集中報道推介,經過沾化區新聞宣傳部門積極籌劃、推報,“五十萬畝沾化冬棗既是經濟林,更是生態林”的特色經驗做法引起人民日報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在充分采納沾化區已有稿件基礎上,人民日報專門安排記者在第十八屆沾化冬棗節期間來沾化進行深入采訪報道,開創了近年來針對沾化冬棗新聞宣傳的新高度,對進一步提升沾化冬棗知名度和美譽度,開拓市場和促進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報道詳盡介紹了沾化冬棗產業發展歷程,尤其是近年來特色產業發展經驗做法。沾化區委、區政府按照“沾化冬棗既是經濟林又是生態林”的發展理念,把沾化冬棗作為一項百年綠色富民產業,精心呵護,培育壯大,從56棵散落在農家院的沾化冬棗樹起步逐漸發展成為50萬畝的富民強區特色產業。同時,這50萬畝沾化冬棗林又極大地改善了沾化區的生態環境,成為50萬畝天然氧吧,實現了金色與綠色的和諧共贏。
如今,全區冬棗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畝,去年全區冬棗總產量6億斤,實現產業產值28億元,棗農人均純收入達到8200元,真正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綠色產業。今年,通過實施沾化冬棗產業轉型升級,冬棗品質再創歷史最好水平,預計全區冬棗總產量在7.5億斤左右,又是一個豐收年。
多年來,圍繞推介提升沾化冬棗產業,沾化區開展了一系列新聞宣傳推介和新聞發布工作,伴隨著不斷見諸于各個高端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廣泛傳播,沾化冬棗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得到了國內外消費者的普遍好評和贊譽,銷售市場不斷擴大,形成了“水果經銷商競相經營沾化冬棗、消費者競相購買沾化冬棗、游客競相到沾化采摘旅游”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