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琪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精东,最新地址,小鲜肉自慰网站,人体艺体

行業新聞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權威發布:國家林業局辦公室關于2016年全國林業行政案件統計分析情況的通報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網      發布日期:2017-02-23      瀏覽次數:3338次

國家林業局辦公室關于2016年全國林業行政案件統計分析情況的通報

辦稽字〔2017〕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內蒙古、吉林、龍江、大興安嶺、長白山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
  2016年,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緊緊圍繞林業中心工作,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以維護森林生態安全為重要使命,全面推進林業法治化建設,建立健全長效治理機制,扎實開展專項打擊行動,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國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現將2016年全國林業行政案件統計分析情況通報如下:
  一、全國林業行政案件總體情況
  (一)案件發現情況。2016年全國共發現林業行政案件196579起。其中:非法收購、運輸木材案件49648起,占25.26%;違法占用征收林地案件36717起,占18.68%;濫伐林木案件32673起,占16.62%;盜伐林木案件18679起,占9.5%;毀壞林木、苗木案件6248起,占3.18%;非法經營、加工木材案件4989起,占2.54%;違反森林植物檢疫規定案件4014起,占2.04%;非法收購、出售、運輸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案件3850起,占1.96%;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案件2438起,占1.24%;非法馴養、繁殖野生動物案件210起,占0.11%,違反林木種苗管理規定案件112起,占0.05%;其他案件37001起,占18.82%。
  (二)地區分布情況。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西南、中南、華東和華北地區林業行政案件發現數量較大,分別為53719起、42664起、37598起和30538起,分別占全國總量的27.33%、21.7%、19.13%和15.53%;西北和東北地區發現案件數量共32060起,占全國總量的16.31%。
  (三)案件查處情況。2016年全國共查處林業行政案件194831起,占案件發現總量的99.11%。全國共收回林地3327.43公頃;沒收苗木81.63萬株、木材20.18萬立方米、種子3.51萬公斤、野生動物36.82萬只;涉案金額11.43億元,其中:罰款100640.51萬元、沒收非法所得9388.57萬元、補征林業金費2403.47萬元、賠償損失1837.14萬元;責令補種樹木890.84萬株,行政處罰20.37萬人次。
  (四)造成損失情況。2016年全國發現的林業行政案件共造成損失林地7970.51公頃、林木18.65萬立方米、竹子110.68萬根、幼樹或苗木2974.98萬株、種子3.25萬公斤,野生動物24.9萬只(其中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821只)。
  (五)違法主體情況。從案件行為主體看,2016年全國發現的林業行政案件中,公民違法行為184914起,占全國案件發生總量的94.06%,較2015年減少2256起,下降1.21%;企業、其他組織和政府違法案件分別為8568起、2507起和590起,分別占全國案件發生總量的4.36%、1.28%和0.3%。
  二、林業行政案件主要特點
  (一)案發總量基本持平,部分類型變化突出。統計顯示,2016年全國林業行政案件發現總量較2015年減少575起,下降0.29%,發現總量小幅降低,數量變化趨于平穩。從案件類型看,非法收購、運輸木材案件減少11070起,違法占用征收林地案件增加4638起,其他類型案件增加5479起,“一減兩增”構成了案件類型內部數據變化而總量基本持平的現狀。
  (二)林地案件持續上升,損失情況有所緩解。2016年,全國共發現違法占用征收林地案件36717起,較2015年增加4638起,上升14.46%,連續4年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公民、企業、其他組織和政府行為造成的林地案件分別較2015年增加3489起、612起、387起和151起,分別上升13.25%、12.93%、50.33%和59.92%;統計顯示,全國共有18個統計單位的林地案件發現數量同比增加,增幅較大的有云南、重慶和內蒙古森工集團,合計增加7338起,大幅超出全國增加總量。但是,案件造成的損失林地數量呈現5年來的首次下降,較2015年減少2369.39公頃,下降22.92%。收回林地同比減少287.93公頃,下降7.96%。
  (三)林木案件數量減少,損失情況同比降低。2016年,全國涉及林木案件共112237起,較2015年減少14123起,下降11.18%。其中,非法收購、運輸木材,濫伐林木,盜伐林木,毀壞林木、苗木和非法經營、加工木材案件較2015年分別減少11070起、1221起、846起、626起和360起,分別下降18.23%、3.6%、4.33%、9.11%和6.73%;案件造成的損失林木數量較2015年減少2.99萬立方米,下降13.79%,主要集中在非法收購、運輸木材和濫伐林木案件,共涉及林木15.89萬立方米,占損失總量的85.2%。
  (四)野生動物案件高發,重點野生動物損失數量大幅增加。2016年,全國涉及野生動物案件共6498起,較2015年增加1624起,上升33.32%。其中,非法收購、出售、運輸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和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案件分別增加1246起和407起,分別上升47.85%和20.04%;案件造成的野生動物損失數量為24.9萬只,較2015年減少19.83萬只,下降44.34%。統計顯示,湖北、湖南、廣西和安徽為損失野生動物的高發地區,共損失野生動物154557只,占損失總量的62.08%,涉及物種主要為蛙類、鳥類和蛇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損失數量大幅增加,較2015年增加4434只,上升130.91%。
  (五)其他案件增幅較大,涉及類型分布較多。2016年全國共發現“其他”類型案件37001起,較2015年增加5479起,上升17.38%。統計顯示,上升幅度較大的有云南、內蒙古森工集團和新疆,較2015年分別增加6018起、638起和521起,分別上升203.79%、81.84%和83.36%。涉及的案件類型主要以在森林防火期(區)內擅自野外用火或非法帶入火種、自然保護區內擅自采集種源、封山禁牧區違規放牧和違法買賣林業證件文書為主。
  三、林業行政案件發生的主要原因
  (一)多種因素促使林地案件數量上升。一是全國打擊非法占用林地專項行動效果顯著,各地已經逐步形成了打擊專項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大量涉及林地的案件被發現并查處。二是部分地方政府資源保護意識不強,違規使用林地情況比較嚴重,“未批先占、少批多占”屢禁不止,林業執法落實工作存在一定困難。三是土地供需矛盾依舊突出,非法占地項目大量向林地轉移,擅自改變林地用途、到期不歸還或不按規定恢復林業生產條件等情況時有發生。四是由于種植糧食補貼高、收益快,致使退耕還林的林地復耕現象難以杜絕,毀林開墾情況依舊嚴重。但是,從案件造成的林地損失情況看,大面積破壞林地的個案發生數量相對減少,林地非法流失情況得到有效控制。
  (二)政策調整加大林木案件下降幅度。一是隨著“國有重點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育林基金征收標準降為零”等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無證非法采伐、非法收購木材經營、加工的現象明顯減少,非法運輸木材案件的數量也相應降低。二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木權屬落實到戶,林農對自有財產加強了管理,主動保護積極性有所提高,從而有效減少了盜伐、濫伐案件的發生。三是木材采伐審批管理進一步簡化,非林業用地上的林木和經依法批準征占用林地上的林木采伐不再納入采伐限額管理,群眾辦理林木采伐證的主動意識增強,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木材案件數量的減少。四是林業行政案件多發生于邊遠林區或林業執法機構不健全地區,不法分子作案手段隱蔽,發現難度大,加之木材檢查站設置存有盲區,而道路執法手段受到極大限制,執法力度相對減弱,源頭發現難度增高,致使案件發生但未被及時發現或未及時查處等情況依舊存在。
  (三)高額利潤驅使野生動物案件依然高發。一是少數群眾“野味文化”根深蒂固,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仍然存在,致使需求不斷加大,非法市場暗自形成,不法分子為謀取高額利潤促使違法獵捕野生動物案件多發。二是由于涉案野生動物多為小型野外生存物種或“三有”動物,且違法分子作案地點不固定、作案時間短,林政執法部門難以實現及時、精準打擊,執法難度大,處罰力度低,使得不法分子心存僥幸。三是象牙、犀牛角等價格昂貴的野生動物制品受到追捧,非法收購、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案件有所增加,損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案件情況有所抬頭。四是部分地區集中力量開展了“清網行動”、“藍天行動”、“利劍行動”等野生動物違法專項行動,及時發現和查處了大批重特大野生動物案件。
  (四)“其他”案件占比趨高。一是林區人員活動范圍較廣,頻率較高,防火期(區)內野炊、烤火、燒紙、吸煙等野外違規用火行為屢禁不止,成為“其他”案件類型中發現數量之首。二是傳統生產勞動模式向現代模式轉變的思想意識仍有待提高,如燒秸稈、撂荒或禁牧區域放牧等民間勞作行為,高發頻發,屢禁不止,對森林資源破壞的程度不容忽視。三是“其他”案件類型包含的違法行為種類較多,對具體林業行政案件類型的細化程度不夠。四是部分基層林業行政案件統計分析人員業務知識不扎實,理解林業行政案件類型劃分標準不透徹,填報統計報表不準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類案件的占比。
  四、林業行政案件管理工作對策建議
  (一)保持林地嚴打勢頭常態化。一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嚴肅查處、舉一反三”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家林業局“聯防、聯查、聯打”的要求,構建打擊非法占用林地長效機制,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擴大專項行動成果,推動打擊向常態化、長效化轉變,將部分違法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二要嚴格實施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強化資源管理宣傳引導,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嚴守林地保有量生態紅線。三要加強普法和宣傳,努力提高公眾法律責任意識、生態保護意識和長遠發展意識,暢通群眾參與資源保護的渠道,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建立起共同打擊破壞林業資源違法行為的社會環境。
  (二)推進基層執法工作深入化。一要在突出抓好大案要案的基礎上,拓寬執法思路,調整執法布局,掃除執法盲點,抓大案不漏小案,深入挖掘查案空間,填補查案空白。二要積極發揮基層林業工作站與廣大林農“最直接”、“最密切”、“最了解”的優勢,深入鄉間村頭,全面做好林業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的宣傳工作,提前介入糾紛,及時化解矛盾,減少涉林案件的發生。三要充分發揮生態護林員隊伍的護林前哨和預警作用,及時、準確地發現各類涉林案件線索,夯實保護林業資源的群眾基礎。四要切實發揮基層木材檢查站的執法監督作用,適當增加流動木材檢查站(流動點),加大建設和投入力度,嚴把木材流通環節,加強木材監管,減少木材損失。
  (三)推動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全民普及化。一要以“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日”等時間節點為抓手,做好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借助運用主流媒體和官方雙微向民眾宣傳介紹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和野生動物保護常識,培養自覺抵制野生動物消費的意識。二要廣泛發布野生動物案件舉報電話,健全舉報處理聯動機制,加大重點區域保護力度,監控候鳥遷徙路線,分時段、有重點地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嚴控違法獵捕行為,保障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三要加強培養志愿者隊伍,鼓勵群眾有組織地參與野生動物巡護、觀測、放歸等工作,激發群眾熱情,提高全民融入感,逐步形成多方參與、共同保護野生動物的良好局面。
  (四)保障案件統計分析規范化。2016年,各地林業主管部門對林業行政案件統計分析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積極下發文件安排部署工作,認真落實統計人員業務培訓,及時準確報送案件統計數據,全國林業行政案件統計分析工作總體進展順利,取得良好成績。其中,北京、吉林、福建、湖南、陜西、內蒙古森工集團等單位工作成績突出,充分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2017年林業行政案件管理和統計分析工作中,一要嚴格遵守《林業行政案件類型規定》,認真執行《全國林業行政案件統計報表制度》,抓緊落實“林業行政案件統計分析系統”的推廣和培訓工作。二要進一步規范林業行政案件統計分析,根據本地實際確定一個機構統一匯總、分析林業行政案件數據,確保數據的真實統一。三要充分發揮統計結果的前瞻性和預警性作用,及時做好成果宣傳和運用工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林提供更加科學的量化指標和參考依據。
  特此通報。

 

                                                                                    國家林業局辦公室
                                                                                      2017年1月23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拉特旗| 张家川| 黄梅县| 淅川县| 东安县| 阜阳市| 五华县| 麻江县| 同心县| 昌黎县| 大石桥市| 平顶山市| 雷波县| 两当县| 循化| 当涂县| 珠海市| 纳雍县| 子洲县| 富蕴县| 景谷| 沧源| 凤庆县| 靖远县| 新营市| 新平| 武胜县| 天等县| 西华县| 井冈山市| 闽侯县| 扎鲁特旗| 平谷区| 千阳县| 台山市| 石景山区| 罗甸县| 上饶县| 连云港市| 营口市|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