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發布《2016年世界森林狀況》報告。報告的副標題是“森林與農業:土地利用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2016年世界森林狀況》顯示,在提升農業生產力和糧食安全的同時,遏制甚至扭轉毀林趨勢是可以實現的,其中特別介紹了哥斯達黎加、智利、岡比亞、格魯吉亞、加納、突尼斯和越南7國的情況。土地利用綜合規劃是平衡各項土地用途的關鍵,一旦有了促進可持續森林和農業發展的正確政策,土地利用綜合規劃將得到加強。
《2016年世界森林狀況》報告主要信息如下:
(1)要滿足全球對糧食和其他依賴土地產品的不斷增長的需求,就必須有可持續管理的高生產力的土地。
?。?)森林在水循環、土壤保持、碳封存、棲息地保護以及授粉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可持續管理森林對于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農業依然是全球毀林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因此,目前亟須促進農業與林業之間更為積極的互動。
(4)2015年各國領導人在紐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共同提出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是“綜合的和不可分割的”。實現可持續農業、糧食安全以及可持續森林經營,是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內容,因此應努力同步推進這幾個核心目標的實現。
?。?) 森林、農業、糧食、土地利用和農村發展等政策之間需要協調改進。清晰的法律框架對管理土地利用變化同樣很重要,包括認可傳統習慣性權利的土地權屬制度,以保障利用土地和森林產品。
?。?)在那些主要由大規模商業性農業造成土地利用變化的地方,需要采取適當的社會和環境保護措施來有效地調節土地利用變化。私人治理措施,如自愿認證體系和零毀林承諾等,也對土地利用變化具有積極影響。
?。?)在那些主要為生計而開展農業活動并造成土地利用變化的地方,在實施減貧等農村發展措施時,應該制定提高當地農業、混農林業以及其他土地利用效率的具體行動計劃。
(8)綜合土地利用規劃為在國家、地方和鄉村各級平衡土地利用提供了戰略框架。制定綜合土地利用規劃應該有各利益相關者的廣泛參與,以確保土地利用規劃的合法性;規劃實施和監督應該得到各利益方的認可。
(9)通過農業集約化經營以及諸如社會保護等其他措施可以實現糧食安全,而不應該以犧牲森林為代價換取農業用地的擴張。
■編后
在2015年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由各國領導人一致通過的《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是一份關于人類、地球和繁榮的行動計劃?!蹲h程》提出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呼吁各國立刻采取行動,為今后15年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從《千年發展目標》到《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際社會對綠色發展的關切更加突出、描繪更加清晰。其中,最為顯著的重大進展是:在全球關于發展問題的頂層設計中,林業與綠色發展的關系從政治倡議上升為發展指標,林業目標提升為全球六大綠色指標之一。
2015年9月召開的第14屆世界林業大會,則強調了森林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作用。大會認為,森林和樹木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固定土壤、穩定氣候、調解水流、提供居所,為傳粉昆蟲和動物以及農業有害生物的天敵提供棲息地。森林和樹木還為億萬民眾的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為他們提供食物、能源和收入。然而,大會也指出,農業依然是全球毀林的主要驅動因素;農業、林業和土地政策往往存在分歧。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2016年世界森林狀況》,是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和世界林業大會基礎上,對2016年世界森林狀況的具體梳理,提出“土地利用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值得林業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