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時報5月11日報道 沿著27公里的邊境線,黑龍江省綏芬河市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相互守望,緊密相連。
綏芬河市是我國重要的對俄貿易口岸,是連接中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陸海聯運大通道的重要紐帶,是中國東北地區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深度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窗口和橋梁。
從2014年起,這座重要的窗口城市又多了個“一帶一路”的新地標——由中國林業集團傾力打造的綜合性木材產業園區國林木業城。
國林木業城開工建設是在2014年,這是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
這一年,“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沿線國家人民心中落地生根,一幅橫貫東西、共謀發展的宏大藍圖正鋪展開來。作為對俄開放的橋頭堡,綏芬河口岸的優勢更加凸顯。
這一年,我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在黑龍江率先啟動,原本就緊張的木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與俄羅斯開展森林資源利用互利合作十分迫切。
這一年,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國內木材加工企業處在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怎么轉,轉向哪?龍頭帶動與央企引領顯得格外及時和珍貴。
是臨危受命,更是生逢其時。國林木業城應運而生,拔地而起。
3年來,從一期到三期,國林木業城不斷擴大規模,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5.8萬平方米;38棟標準廠房、108座干燥窯、9個存儲倉庫,加上產品展示廳、物流配送、電子交易等產業服務設施,國林的規模與實力彰顯無疑。
55家入駐企業如魚得水。企業主要生產地板、單板、復合地板芯材、家具部件等,產品遠銷日本、荷蘭、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意大利等國家。園區年營業收入62億元,出口創匯1300萬美元,實現工業產值20億元、利稅7000萬元。
園區立足中俄林業產業互補優勢,充分發揮綏芬河區位節點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構建輻射國內廣闊市場,縱貫北美地區和日韓等國主要木材廠商及地板、家具集散地的綜合性產業服務平臺,致力于建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生態環保佳的現代加工園區。
以服務中小企業為目標,這是國林的精準定位,也是國林的核心亮點。通過國林提供的配套服務、資源整合、技術支持和集群帶動,中小企業原本小而散、小而亂,如今小而強、小而精,綏芬河粗放落后的木材加工業得以提檔升級。
無論是探索以園區經濟深耕“一帶一路”的經貿窗口,還是打造進口木材加工交易的示范基地,綏芬河國林木業城都是一個探路者。
探路者,原本就應當受到更多的矚目。更何況,中林集團切實蹚出了一條可推廣、可復制的路子,樹立了能在更大范圍內示范與引領的標桿。這也正是我們深度解剖“國林模式”的根源所在。
繼綏芬河國林木業城之后,中林集團還在河北曹妃甸、山東濰坊、江蘇鎮江、江西九江等多地建設產業園區。園區或許定位不同,但央企提供深度服務、與地方企業合作共贏的理念卻一脈相承。
有夢想,有奮斗,一切都有可能;有責任,有擔當,天地更加寬廣。中林集團正以林業唯一央企的實力和魄力,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展示出中國林業企業的風采,為推動沿線國家林業經貿往來與合作、共享與共贏提供了可借鑒的“中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