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華網 李竹青攝
吉林省政府副省長、東北亞博覽會組委會副主任李晉修發表講話。(新華網 李竹青攝)
新華網北京6月15日電(李竹青)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是世界上唯一的由東北亞六國共同參與并面向全球開放的國際性綜合博覽會。6月15日上午,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吉林省政府副省長、東北亞博覽會組委會副主任李晉修,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尹宗華,商務部亞洲司司長吳政平,國家發展改革委東北振興司司長周建平出席發布會,來自80余家媒體的約130名記者參會。
發布會現場記者云集。(新華網李竹青 攝)
李晉修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9月1日至9月5日,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將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辦,本屆博覽會以“創新、開放、包容、合作”為主題,圍繞吉林制造業優勢,打造智能制造新亮點,首次設置智能制造主題館,集中展示智能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3D打印等國內外先進的產業及產品,加快“吉林制造”向“吉林智造”轉變。
本屆博覽會圍繞吉林制造業優勢
加快“吉林制造”向“吉林智造”轉變
如何堅定發展信心,強化得力舉措,更好地發揮東北亞博覽會的平臺作用,充分發揮獨特功能和作用,為吉林乃至東北新一輪振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是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李晉修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本屆博覽會有“五大圍繞”:圍繞國際交流合作,搭建投資貿易新平臺,開展國際經貿、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等領域交流合作,整合國內外各類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東北亞博覽會的平臺效應;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主要考慮服務國家外交戰略、加強經貿人文交流、擴大國際產能合作三個方面;圍繞吉林制造業優勢,打造智能制造新亮點,首次設置智能制造主題館,集中展示智能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智能技術應用、3D打印等國內外先進的產業及產品,積極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加快“吉林制造”向“吉林智造”轉變;圍繞東北新一輪振興,增添轉型發展新動能,服務優勢產業發展、助推服務業發展攻堅、推介投資環境和項目;圍繞體制機制創新,激發東北亞博覽會新活力,重點體現在本屆博覽會的頂層設計、客商邀請、展會布展等方面。
9大展館2800個展位
本屆博覽會政要客商邀請更加高質
據了解,本屆博覽會共設置智能制造館、金融創新館、香港商品館、臺灣商品館、國際商品館、對外開放合作展示館、食品醫藥館、文化旅游館等9個展館,2800個國際標準展位,展示面積6.3萬平方米。
其中,首次設置智能制造館,圍繞機器人、3D打印等前沿技術,聚焦制造業服務化、“互聯網+”等問題,突出智能制造主題進行展示。目前,初步確定美國特斯拉汽車等15家國外企業、海爾智能家居(u-home)等70余家國內企業參展。同時,其他展館將全面展示東北亞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名(牌)、優(質)、新(技術)、特(色)、高(端)商品。
李晉修介紹,本屆博覽會堅持“穩定規模,提升規格”原則,誠邀境內外專業客商參會。總體規模設定為10萬人,其中境外客商1萬人。政要方面,邀請東北亞五國副部級以上經貿高官、國外現職副部級以上政要、東北亞五國駐華大使及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參會。截至目前,中央已決定國務院分管領導出席本屆博覽會;客商方面,突出對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央企和民營大企業的邀請,計劃邀請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區副總裁以上高官)200人,中國500強企業(副總裁以上高官)150人,國內外知名金融、投資機構100戶,國內外知名商協會100戶。
十屆博覽會貿易成交額累計超過80億美元
國家發改委:通過博覽會為振興東北聚力
2005年以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已連續舉辦十屆。據統計,十屆博覽會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922位副部(省)級以上政要(其中副國級以上政要54位)參會。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的62萬專業客商參會,其中境外客商數量每年穩定在1萬人左右;1021戶(次)世界500強企業和大型跨國公司參展參會;商品貿易成交額累計超過80億美元;累計簽約合作項目2494個,投資總額達14998億元人民幣,合同引資額14355億元人民幣。目前,東北亞博覽會簽約項目進展情況良好,項目履約率為82.69%,引資到位率為42.13%,項目到位資金6047億元人民幣。
國家發展改革委東北振興司司長周建平表示,“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是積極推進東北亞區域國家互聯互通、有效建立合作機制的重要平臺;是推動長吉圖開發開放有效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窗口;是我國向周邊國家傳遞“親誠惠融”的重要名片。“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并全力支持辦好‘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我們將通過這一平臺,不斷為全面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匯智聚力,努力為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開航助力,進一步與東北亞國家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