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建言:引入市場機制推進灌木林經營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網 發布日期:2016-03-15 瀏覽次數:3026次
中國綠色時報3月15日報道 “灌木林經營對干旱地區生態保護和發展至關重要,既可以使生態得到保護,又能促進農牧民增收。”全國政協委員賴明建議,利用市場機制積極開展灌木林平茬作業,科學開展灌木林經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在干旱缺水、生態脆弱的西北地區,一些灌木林政策并不恰當,比如把蓋度60%以上的灌木林劃成國家一級公益林,禁止開展任何經營活動。”賴明說,這些灌木林恰恰亟待平茬撫育,用蓋度這個動態指標劃分公益林等級、限制灌木林經營,顯然不科學。
賴明指出,灌木林不開展平茬撫育會導致成片死亡或發生嚴重的病蟲災害。以沙柳為例,需要每3年平茬一次,否則會長勢衰退、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同時,農牧民若不能利用灌木林平茬產生經濟效益,就會重新將圈養牛羊放牧,對灌木林形成嚴重破壞,進一步影響生態修復。
賴明建議,修改完善《國家公益林管理辦法》和《國家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除自然保護區、江河源頭、38度以上陡坡、年均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灌木林應劃為國家一級公益林外,其他區域,特別是干旱地區的人工灌木林均應劃為國家二級公益林或地方公益林,鼓勵采取平茬技術促進灌木林更新復壯。盡快將灌木林撫育納入國家森林撫育項目管理范圍,享受國家撫育經營補貼。補助資金應對從事經營活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一視同仁。同時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要建立灌木林平茬撫育目標責任制考核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開展試點示范,總結探索通過灌木林撫育推動相關產業發展的經驗、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的平衡點,形成產業鏈,促進循環經濟產業在貧困、干旱地區可持續發展。